世纪长河集团

“方言”转向“普通话” 医保项目实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19.10.12 信息来源:中文站】

“方言”转向“普通话” 医保项目实施标准化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与《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等10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两个文件,公布了包括医保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在内的15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旨在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为国家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据新华网报道,当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13亿人的医疗保障网,建设“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对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因此,从“方言”转向“普通话”,科学统一的医保标准化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医保项目业务编码规则与方法就是标准化体系的主要落地措施。

   

以医用耗材为例,医保医用耗材编码统一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标识码,第2部分是分类码,第3部分是通用名码,第4部分是产品特征码,第5部分是生产企业码。可以说产品重要信息全部涵盖,如同“身份证”,一目了然。具体规则如下:

 

         第1部分:耗材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类码,根据医用耗材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划分,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3部分:通用名码,创建全国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4部分:产品特征码,根据耗材材质、规格等特征赋予的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5部分:生产企业码,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为耗材生产企业赋予的唯一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在医保编码推广上,文件要求按照先试点完善、再推广普及的方式,稳妥推进各类医疗保障标准的贯彻实施。前期重点开展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4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测试使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为其余11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全面实施提供可行经验和示范引领。其次组建动态维护小组,搭建动态维护平台,开展医疗保障标准动态维护。做好国家和省级动态维护工作的协调联动,提升标准维护效率。组建各类标准咨询专家团队,协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再次要发挥信息化对标准化工作的提升引领作用。将信息化贯穿标准化工作全程,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效率。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事件管理,实行全程留痕。最终,建立医疗保障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估办法。建立标准激励约束和优化改进机制,实施跟踪调查和检查评估,形成制定标准、贯彻实施、监督评估、完善修订等良性循环,提升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实效。


随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的全国性推广,医保标准化体系将逐步得到完善,同时医保信息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医保大数据时代也即将来临。统一的编码标准下,将直接推动包括药品、医疗耗材等医疗费用在地区间、医疗机构间的数据比较,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各种医疗产品从数据采集分析到招投标,再到医保支付将一目了然,随之国家的相关监管效率也将大幅提升,对相关医药产业来说,产品服务与之相应的管理规范要尽快落地,形成竞争优势。最后,标准化的医保服务也终将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该政策启动于2018年7月,具体分六个阶段实施。目前第五阶段开始试行,即选择部分地区,开展15项编码标准的测试应用。第六阶段,计划于2020年逐步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全国落地使用,形成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共建共享、相关部门单位衔接交换的“通用语言”。

(泽君/文)

相关视频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