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长河集团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1.02.26 信息来源:世纪长河 中文站】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新机遇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的重要节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将会如何变革?又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呢?”

      在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了重要部署,释放出科技创新和供给侧需求侧改革的政策信号。

科技创新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会议首先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以往的科技创新政策,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就医疗器械行业来说,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是当前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受外部因素制约较为严重,同时由于高端医疗器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性,成为技术“卡脖子”的主要领域。这使我国在关键医疗领域及公共卫生重大紧急事件应对方面面临巨大风险,国家安全亟需国产化替代。
首先,在创新策略上要发挥重要院所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推行为这一策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注册人制从产业链顶端变革了行业发展模式,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分离,不仅优化了进入门槛,吸引更多跨界企业进入医疗器械领域,更使注册证迁移得以实现,加速了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同时,第三方医疗器械委托服务企业应运而生,为高校、医疗机构、研发机构等提供了专业、高效的创新成果孵化平台。

其次,要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完善激励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目前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创新高地,未来或将建成世界级医疗器械创新集群。


强供给,扩内需

国产医械开启双驱动模式


在市场改革方面,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其中在供给侧方面,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打破技术垄断,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医疗器械产业供应链完善方面,近年来我国已取得较大成就。

目前我国在医用机器人、骨科3D打印等高端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领域,如乐普医疗人工智能"心电分析软件"、联影医疗骨折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等独创性AI医疗产品不断涌现。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技术追赶加快,行业壁垒正在筑起,创新热情空前高涨。

在需求侧方面,要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后疫情时代,我国公共医疗救治能力(尤其是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也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未来健康养老、基层诊疗体系建设以及数字化医疗将是医疗设备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加强国际市场合作方面,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审查能力,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目前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国际市场合作机遇。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不断进步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走出去”的重要市场。

此外,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的建立则实现了医疗器械从生产到流通全流程数据整合与共享,帮助政府提升监管效能、企业洞悉产品流向、消费者实现产品便捷辨识。

今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政策密集释放、资本布局火热、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创新研发更加顺畅,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迎来创新升级和产品替代的最好的机遇,2021年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破局之年。



文章来源:众成医械

相关视频

 

/body>